更新日期:2012/2/22 下午 05:31:49
【骨骼保健】

全球最夯討論: 補鈣、維生素D和Omega-3

國際間討論最熱烈的營養素
出處:康健 第147期
 
 
 
近幾年,國際間討論最熱烈的營養素,正是維生素D、鈣和Omega-3。維生素D、鈣質顧骨骼、魚油抗氧化…,其中,政府不曉得呼籲了多少次「要多補充鈣質」。目前衛福部明定的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,成人鈣質攝取量為1000毫克,青少年更高達1200毫克。
 
 
要補充鈣質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攝取乳製品。牛奶、起司、優格、優酪乳都是乳製品來源。
 
 
甚至有說法直指,喝牛奶反而有害骨骼健康,或許讓更多人對喝牛奶卻步。這個說法的理由是,代謝牛奶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,身體為讓酸鹼平衡,便從儲存鹼性物質最多的骨骼中釋放鈣來平衡,喝牛奶或吃高蛋白質的食物都會讓體質變酸,骨頭中流失的鈣也就愈多。
 
 
的確,骨頭除了貯存鈣質,也是身體最重要的緩衝劑,當血液比較酸時,就會把鈣質釋放出來中和酸鹼度。但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教授吳文惠補充,一般流傳牛奶代謝後會產生大量酸是錯誤的;食物代謝後會產生酸或鹼,是根據所含礦物質的種類與量、以及含硫胺基酸的量決定,其他動物性食物如肉類、魚肉或蛋都是生酸性食品,牛奶因含鈣量高,鈣是鹼性,所以並非生酸性食品。
 
 
而且在各種食物來源中,乳製品所含的鈣最多,且因為有乳糖幫忙,人體吸收效果很好。
 
 
不過針對因乳糖不耐症而無法喝牛奶的人,還有什麼高鈣選擇呢?可參考下方一覽表:
 
 
 
其中,牛奶的吸收率有30%,而且通常一杯可喝到240cc,就能攝取到300毫克的鈣;小魚乾日常食用量大約只能吃到10克,但也有22.1%DV值;蔬菜會因植酸或草酸含量高,而不利鈣質吸收,如菠菜的鈣吸收率便小於5%。不過像花椰菜、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、油菜、芥蘭菜等草酸含量都很低,鈣質吸收率可達50~60%,高於牛奶或豆腐的鈣吸收率,就是不錯的鈣源。
 
 
黃豆的鈣含量本來就很低,若沒有用石膏(硫酸鈣)凝固,如豆漿、盒豆腐、豆皮、百頁豆腐等,不能當作鈣源。董氏基金會就發現,平均要喝10杯豆漿(240cc/杯),或吃7盒多的嫩豆腐,才等於一杯牛奶的鈣含量。
 
 
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。例如有在吃鐵劑的人,就要分開補充,因為兩者是互斥的。另方面,吃鈣片時喝些柳橙汁、番茄汁或檸檬汁等,酸性有助鈣質吸收。這也是為什麼胃酸不足的老年人,或是有在吃制酸劑、胃乳片的,鈣質吸收較差的原因。或者,你也可以選擇有添加維生素D的鈣片,也是不錯的組合,能增加鈣的吸收。
 
大部分的台灣女性只攝取50% 每日所需的鈣質

Terms & Conditions | Privacy Policy© Copyright Fonterra 20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