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日期:2020/11/10 下午 05:52:51
【骨骼保健】

骨質密度拉警報!不同年齡的你如何補鈣、維持健康活動力?

年輕時多增加10%的骨質密度,使骨質密度不足發生延緩13

常聽人說「肝是沉默的器官,發現壞掉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。」除了肝,身上還有另一個我們看不見、但默默支持人體行動力的器官也非常重要—「骨骼」。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(IOF)指出,年輕時多增加10%的骨質密度,能使骨質密度不足的發生延緩13年。骨骼不給力,行動力也會受限,尤其是30歲之後,骨質密度會隨著時間流逝,因此國民健康署更呼籲民眾應及早重視骨骼健康。

 

面對不同年齡的骨骼挑戰,你該如何補鈣?

每個年齡階段,骨骼健康會面臨不同的挑戰,補鈣保健的作法也會有所不同:

 

三十歲前,身體新陳代謝或活動力狀況都處於良好的狀態,大部分吃入的食物和營養素都能夠被妥善攝取,但為了打好骨骼健康的基底,建議保持均衡的飲食,從日常飲食做好補鈣,避免熬夜與過度累積壓力影響身體正常運轉。

 

過了三十歲,骨質密度開始下降,除了攝取各種含鈣量高的食物,像是芝麻、黑豆、海帶、紫菜等等以外,也建議每天沖泡一杯高鈣奶粉,其中鈣含量甚至可達500~600毫克,是成人一天的所需鈣量攝取總額的一半。

 

四十歲後,要注意補鈣不中斷:如果血鈣濃度有變化,骨骼就會釋出鈣質到血液中維持平衡,反倒會造成骨質密度快速下降。所以,除了持續且正確的補充鈣質以外,也可以同時補充維生素D與相關礦物質,來加強鈣吸收率。

 

到了五十歲之後,挑選含有葡萄糖胺的高鈣奶粉,每天喝一~兩杯,有助於關鍵環節的保養。同時,也要減少居家環境的減少風險因子,例如容易發生跌倒的狹窄浴室,應增加扶手、鋪設防滑墊;樓梯間要保持充足照明和地面乾燥,預防跌倒等意外的發生。

 

骨骼健康是一輩子的事,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運動、保養與營養補充,並且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,確認你的骨質密度是否維持在標準內,才能預防各種意外下的重大傷害,行動力滿分!

 

 

大部分的台灣女性只攝取50% 每日所需的鈣質

Terms & Conditions | Privacy Policy© Copyright Fonterra 20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