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日期:2011/10/27 下午 12:10:33
【骨骼保健】

霜降轉寒涼,注意關鍵環節保養與腿部保暖

霜降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,也是轉入冬季的關鍵節氣,當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,就是霜降的開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「九月中,氣肅而凝,露結為霜矣」;古籍《廿四節氣解》:「氣肅而霜降,陰始凝也」,霜降之後,天氣轉冷,露水開始凝結成霜,是秋天最寒涼的節氣。

夏日暑氣慢慢消退,傳統農家發現,夜晚與清晨,地面水蒸氣遇冷凝結成露珠,再冷一些,就會結霜。不過,受溫室效應與地表高度影響,台灣平地想在霜降時節看到「結霜」,機率不太高。

 

隨著日照時間逐漸縮短,霜降時節日夜溫差大,白天整體氣溫也逐步下滑。當天氣慢慢變冷,若身體局部保暖不夠,就容易引起不適。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,霜降時節前後,診間過敏患者增多,老年人膝關節因季節交替而痠麻疼痛,俗稱「老寒腿」的病號也變多了。

 

張家蓓指出,年齡變大,身體關節機能退化,加上霜降時節氣溫轉為寒涼,種種因素都導致肌肉、關節處緊繃,老人家膝關節多退化病,若腿部保暖不足,容易因溫差變化,覺得痠痛加重。

 

若避免膝關節痠痛,秋冬季節宜保持腿部溫暖,避免太冷導致血管收縮,讓肌肉、關節變緊繃。有肥胖問題的長者,應適度減重,以減輕膝關節負擔;體質虛寒者,可多吃芥蘭菜、菠菜等深綠色蔬菜,還可嘗試加入薑與麻油拌炒,以溫補方式調整體質。

 

對於長者來說,可別因老寒腿引起膝關節不適,就不敢運動。張家蓓建議,平時可透過如太極拳、體操等活動,訓練腿部肌肉力量,防止肌肉萎縮,只要達到身體微微出汗就可停止,適度運動有助舒緩肌肉、關節因緊繃帶來的痠痛不適。

 

霜降時節氣溫多變,也容易因寒冷刺激,打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,此時也是慢性胃炎及胃、十二指腸潰瘍發作高峰期,應避免多吃辣與冰冷等刺激性食物,對呼吸道敏感的患者來說,也需重視防寒保暖,以防寒氣入侵口鼻,提高哮喘發作機率。

 

霜降時節也須重視養肺潤燥,中醫師建議,可多吃百合、梨子、木耳等,降低口乾咽燥、眼澀與咳嗽少痰等不適,也可多喝溫開水潤喉,緩解冷空氣對呼吸道帶來的衝擊。

 

節氣操 節氣操達人簡文仁

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

台灣健康醫院學會常務理事

 

1.雙腳張開與肩同寬,雙手高舉並墊起腳尖。

 

2.雙手依序從頭頂、後腦杓、肩膀,再到前胸、腹部與大腿、膝蓋與小腿,逐漸自摸而下。

要領:腳尖墊高應量力而為,動作不宜過快、過大,以防增加膝蓋與腿部負擔。

動作功效:伸展雙手手臂與活動腿部。

建議時間、次數:一日至少2次,依照個別體能,每次3至5分鐘。

 

3.兩腳張開與肩同寬,雙手向上高舉。

 

4.先舉直右手,從右上方往左下方斜畫;再舉直左手,改從左上方往右下方斜畫,兩手輪流畫出大叉叉。

要領:手臂從斜上往斜下方畫叉時,腳跟可微微抬起,並轉動腰部,以方便身體轉動。

動作功效:活動手臂與腰部肌肉。

建議時間、次數:一日至少2次,依照個別體能,每次3至5分鐘。

 

【2011-10-22 聯合報 D2 健康】

大部分的台灣女性只攝取50% 每日所需的鈣質

Terms & Conditions | Privacy Policy© Copyright Fonterra 2017